「两会文博关注」阮诗玮:别让文物“躺”在博物馆里“睡大觉”
全国政协委员、福建省政协副主席、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阮诗玮做客人民网福建演播室。人民网 王铣摄
主持人:各位网友大家好,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、福建省政协副主席、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委阮诗玮。阮委员,您好。
阮诗玮:主持人好,人民网的网友大家好。
主持人:您今年特别关注文化领域,福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,那么目前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情况如何?在您看来仍存在什么短板呢?
阮诗玮: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,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。近年来,全国各地纷纷发力文化遗产保护。以福建为例,继武夷山、土楼、泰宁丹霞、鼓浪屿之后,“泉州: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”、三坊七巷等多个项目列入预备名录,这些成绩让我们倍感振奋。
但通过一年多来的走访调研,我们发现全国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。主要表现在:基层保护工作不到位、文物保护力量不充足、文化产品开发不充分、非遗项目扶持不精准等几个方面。
主持人:在走访调研中的这些发现,有没有哪个案例让您印象深刻?
阮诗玮:在福建福州晋安区的前屿村,有一个忠惠阮公祠,里面供奉着福建文教始祖、福建历史上享受官祭的三位先贤之一——阮弥之。南朝时人民感念阮弥之“教稼墙,兴学校”的功绩,在乌石山为他修建了“七闽人师庙”。明朝中叶,“七闽人师庙”经历了一次搬迁,成为现在的忠惠阮公祠。
调研时我们发现,这样的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文化遗产,却只是区级文保单位。保护经费主要来自前屿村委会每年下拨的5000-6000元资金,根本不足以维持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。
发现问题后,我们立刻组织专家撰写社情民意信息,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。福州市委市政府了解情况后非常重视、迅速行动。目前,阮公祠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得到有力推进。除了进一步加强祠堂主体和相关文物保护外,市政府还在周边规划了1.6万平方米的公园绿地,准备打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,这些做法值得点赞。
主持人: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生动案例,这就是我们委员在履职过程中的担当作为。那么长远来看,您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,有哪些建议呢?
阮诗玮:对于古建筑的修复,各地水平不一。特别是在基层,常常因为规划不到位、资金不充足、技术水平有限等问题,导致翻修后的古建筑风貌大变、意蕴全无。对此,我建议研究制定统一的古民居、古遗址、古村落保护利用政策,确保古建筑“修旧如旧”。同时,应由省、设区市一级组织专家队伍,为基层科学规划、合理保护文化遗产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。
目前,不少地方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仍然有些捉襟见肘。我们应该鼓励引导各级政府加大投入,充实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。同时发动公众和社会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,通过PPP等方式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给予支持,建立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社会力量参与模式。除此之外,还要进一步健全各级文物管理机构设置,充实人员力量,统筹解决人员编制、职称职数、待遇等现实问题。
主持人:您刚才说的这些,主要是解决文化遗产在保护方面问题的方法。文化遗产要“活”起来,用起来,才能更进一步转化为文化软实力,在这方面应该如何做呢?
阮诗玮:目前,还有不少文物常年“躺”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“睡大觉”,与普通群众基本隔绝。要解决这个问题,就要推动博物馆夜间开放、免费开放常态化,拉近文物与普通群众的距离。
我们要让文化遗产“活”起来,最重要的还是要积极打造文化产品,实现“文”的“物化”和“物”的“文化”,让文化遗产自己“会说话”。每一个文化遗产,都有着生动的文化故事,这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,才是我们最宝贵的文化精神内核,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挖掘、整理、再现、传播。
同时,我们还需要培养壮大非遗保护传承力量,避免让一些宝贵的非遗资源悄无声息地“死去”。目前,依然有不少非遗项目存在传承困难、难以实现商业化的情况。对于这些项目我们要坚决“养起来”,为相关传承人提供生活保障,为他们开展“师带徒”等传承活动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和资金支持。已经具有稳定市场效益的,则要进一步鼓励其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。
此外,我们还要加大地方传统戏曲等非遗项目的“数字化”保护和传承工作,要充分利用影视、动漫、游戏、短视频、VR等数字化载体,让古老的非遗项目真正走进年轻人的视野。
主持人: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珍贵宝藏,它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铿锵有力的回响,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成长,而它的保护传承需要一代代人为之不断付出努力。今天非常感谢阮委员做客我们的演播室,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关于非遗的保护故事,还分享了这些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建议,谢谢您。
阮诗玮:谢谢主持人,谢谢大家。
更多2021年两会文博相关提案议案请看实时更新报道: